青铜簋是古代盛放饭食的器具。青铜簋最早出现在商代中期,至西周时达到鼎盛。商周时期,青铜簋是重要的礼器,特别是礼器“重食组合”的西周时期,在祭祀和宴食时以偶数组合和以奇数组合的鼎配合使用,共同成为等级、身份的代言物。据记载,西周时期,天子用九鼎八簋,诸侯用七鼎六簋,大夫用五鼎四簋,元士用三鼎二簋。
格伯簋又命倗生簋,是西周中期青铜铸器。出土地不详,现藏上海博物馆,北京故宫博物馆藏有一件,与此相同,但缺器盖。原器通高31厘米,口径21.9厘米。格伯簋隆盖,顶有圆形把手,下有方座,腹部两侧有一对兽首耳。器内铭文不全,能辨认的有八十三字。记载倗生自格伯处取得良马四匹,而用三十田作为交换,书券剖折,各执其一,并会同相关人员勘察了田界。格伯簋是研究土地制度和交易制度的重要资料。
使用材料:铜
仿制工艺:青铜铸造,仿古着色。
仿制器物的尺寸:长:33cm,宽:20cm,高:30cm
原文物与仿制品的比例关系: 1 : 0.97
格伯簋铭
铭文释读:
唯正月初吉癸巳,王在成周。格伯爰良马乘于倗生,厥贮三十田,则析。格“伯殹妊,厥从格伯甸殷,厥幼零”谷杜木谷菜,涉东门。厥书史戠武立盥成。铸保簋,用典格伯田。其万年子子孙孙永保用
铭文释意:
在正月第一个吉日癸巳这一天,周王在国都成周。格伯从倗生那里接受了四匹好马,讲定交换的价值是三十田,双方剖木为凭证。格伯交付的是殹妊和仡,和甸殷崇地的田产,并在零谷和谷树木为标记。书记官吏戠武建立了文书档案,规定了界域。倗生铸这件宝簋,用来登
录格伯的田产,后代子孙,万年宝用。